旅游指南

首页
首页 旅游指南 旅游攻略 正文

文脉蜿蜒拓徽州

发表时间:2014-06-24

  徽州的味道是清淡的,带着一丝甜味儿。溪流、山坡、田间、路畔,遍地都是食材。春天的时候,竹笋随处可挖,在人们的餐桌上变换出各种味道。溪流中的石斑鱼细腻肥嫩,入口即化。呈坎村的豆腐有着长长的白毛,那是它美味的象征,用油一煎,外焦里嫩,松香可口,香气飘满了老巷。石馃是躺在石锅上的面团,用石块反复碾压之后,再包上菜馅儿,变得更加筋道,和金黄的玉米饼摆在一块儿,令人垂涎三尺。作为新安江的水源地,当地的环境得到精心保护,取自其中的食物自然让人味蕾大开。

  一把算盘数天下

  程大位,1533年出生在新安江畔。他少年时读书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约40岁时程大位回家,专心研究,参考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于60岁时完成其杰作《直指算法统宗》(简称《算法统宗》)。该书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算法统宗》全书共17卷,万历二十年(1592年)刻印。前二卷讲基本事项与算法,其中珠算加法及归除口诀,与现今口诀相同。乘法以“留头乘”为主,除法以“归除法”为主,为后世珠算长期所沿用。卷三至卷十二为应用问题解法汇编。卷六中首先提出了归除开平方开立方的珠算算法。卷十三至卷十六为“难题”汇编仍依九章分类用诗词形式表达算题。卷十七为“杂法”,介绍了民间算法“金蝉脱壳”及珠算式的笔算“一笔锦”。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过程中《算法统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流传极为广泛和长久,对中国在民间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朝末年该书还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地对珠算的传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据《明史》记载,万历六年(1578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下令全国清丈土地,并将“土地丈量”与“一条鞭法”作为其推行改革的重要措施。从《算法统宗》中获悉,程大位亲自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清丈土地工作。在此之前,“古者量田较阔长,全凭绳尺以牵量”,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差错率太高。程大位苦思冥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丈量工具—与现代卷尺相类似的“丈量步车”。他在设计说明中说,他的创意来自木工使用的墨斗。而且《算法统宗》第三卷中有完整的零件图、总装图、设计说明和改型说明等全套书面资料。

  在皖赣交界处的五股尖山,险峻的山势、茂密的森林,滋养了清冽的山泉。山泉汇成一条条潺潺小溪,从崇山峻岭奔流而下,奔行于峡谷、险滩之间,汇成浩浩荡荡的江河,一路向东!

  这就是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经古徽州大部分地区的新安江。

  在纯粹地理概念上,新安江属于钱塘江的支流,流出安徽后汇入富春江、钱塘江,继而奔涌入海。300公里左右的长度和1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自然无法与许多大江大河相提并论。然而,新安江的美名却和那些大江大河一样蜚声中外。

  新安江的美名,得益于她的秀美山水与良好生态。早在唐代,诗人孟浩然赞云:“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大诗人李白也为新安江的美景所倾倒,欣然写下了“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的诗篇。无论是正源率水,还是支流横江、练江……泛舟其上,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绿水,间或粉墙黛瓦。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叠,飞瀑流泉,深潭雄滩,各殊万态。古往今来,人人赞誉:百里新安,处处画廊。

  新安江的美名,更得益于她滋养着的这方热土。新安江流域所涵盖的地区,是古代徽州的核心区域。作为徽州的母亲河,新安江所孕育的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遗存下来的最完整的标本之一,新安江所孕育的徽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影响力的经济力量之一。新安江,哺育了从这片流域走出的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胡宗宪、王茂荫、胡雪岩、渐江、黄宾虹等风流人物;孕育了包括理学、医学、朴学、戏曲、绘画、篆刻、建筑、村落在内的自成体系且千年不衰的徽州文化。

  从自然与人文融合的角度,从地理与文化内涵的浓缩比例上,我们实在难以找到哪一条江河可以与新安江媲美。

  在中华文明的史册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朴学、新安画派……熠熠生辉。用一条地理上如此短小的江河,为众多的文化现象、门类来命名,新安江独此一家。

  今天,新安江流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20多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20项。古建筑、古牌坊、古村落、古塔、古道……历史的遗存星罗棋布,如明珠珍宝点缀在江畔山间。如果说,行走在新安江两岸随处就可以看得见中华文化的瑰宝,没有一点夸张。

  新安江滋养而生的徽州文化,洋洋大观,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绚丽的瑰宝。纵观新安文化的脉络,体味新安文化的深厚,4个字可以呈现其基本的特征。

  全,门类齐全。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与藏学、敦煌学并列成为我国三大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整体系列性特点,涵盖了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内容包括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派篆刻、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戏曲、徽派盆景、徽州雕版刻书、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州宗教、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医学、徽州漆器、徽州饮食、徽州风俗、徽州方言以及文学、文献、文书、文物等等。

  长,源远流长。公元前216年,秦帝国就在新安江流域设置了黟、歙两县。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吴大将贺齐率军击败歙县金奇、毛甘及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在这里建立了新都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其后至公元770年,歙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逐渐繁荣,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以后衰退。新安江畔,徽州文化遗存以实物形态保存下来丰富资料,原徽州府属六县有各种文化遗存5000余处,各类馆藏文物近20万件。

  巧,巧夺天工。无论是徽州建筑,还是歙砚徽墨;无论是徽州刻书,还是版画篆刻,新安江畔随处可见的文化遗存中,最能让观者为之震撼的,就是精致与雅巧。最为直观的便是体现在古建、古塔、古桥和古牌坊、古祠堂之上的徽州木雕、石雕。其反映人物的惟妙惟肖,描绘图案的精细写实,建筑本身的典雅细致,让人叫好称绝。

  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地名来命名一种艺术流派,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但具体到用一条江河来命名一个画派,并且得到公认,新安画派似乎是唯一的一个。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遗民画家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最早把新安山水画家群体称为“派”的是龚贤,他在题山水卷的一段跋语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天都为天都峰,是黄山72峰中最为险峻雄奇,最具有代表性的峰峦,人们常以“天都”指代黄山、新安。龚贤所称的“天都派”即后人所称的“新安派”。其后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们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论。

  明末清初,稍有名气以新安山水为创作题材的徽州籍画家约有130多人。早期代表有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成熟期则以僧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程邃、戴本孝、程正揆等为代表。新安画家经常在一起观览大好河山,一起切磋提高技艺,寻求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形成许多共性,如都是以学“元四家”尤其是倪瓒的绘法技法开始,以师法自然为归;共同以遗民苍凉孤傲之情,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作品均体现出一种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是明清文人画的正统继承者。

  走进徽州古村落,跨进幽邃高敞的民居,抬头就能看见内容各异、书法精彩的各式壁挂或抱柱楹联,向我们默默展示着主人家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处世之道与家风家训。楹联这一清代以后逐渐兴起的艺术形式,在徽州人的文化教育与家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徽州民居楹联的内容大多是中国传统儒家为人处世思想的概括,或徽州人在经商、读书、科举、社会交往中的经验总结。如“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强调的是做人的忠厚与率真;“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强调与人相处的谦虚与和气;“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强调的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重视的生活准则:勤俭与耕田、读书。“襟怀旷达云中鹤,品德清高崖上松”强调襟怀的旷达与品德的高尚;“事到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头忍让最高”则强调为人的一忍为安与遇事三思而后行。“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涉及人的才、识、学、行、胆、言等各个方面。“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依然强调宽容,强调心胸的开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一联虽然内容尽人皆知,却是徽州人家最流行、最地道的家训,是徽州数百年人才辈出、富甲天下的现实思想基础。

  新安江畔,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这些建筑以其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色调风格、富丽堂皇的选材用料和精美绝伦的装饰艺术,成为徽州文化的地标与形象代表。

  徽派建筑的基调一是色彩上的黑白分明,二是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徽州民居十分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便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所以,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春末夏初,阴雨绵绵,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点缀在路两旁的绿树丛林之中,提醒着我们已身在古老的徽州大地。为我们做文化向导的是黄山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倪文华,他对徽州文化了如指掌。在本次采访中,黄山市委宣传部为我们提供了大力协助。

  我们首先参观了棠樾村鲍家花园和鲍氏宗祠,村口一排七座雕刻精美、规格极高的牌坊在明清时期逐渐建成,向世人昭示着鲍氏家族以诗礼传家的优秀家风和家族当年的富足与荣耀。

  传承已久的徽墨与歙砚依旧散发着芳香;大位小学的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拨弄着算盘;罗氏宗祠在呈坎村展现着宏大的气势;曲折小巷、粉墙黛瓦把人的心留在西递与宏村;建筑上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在向我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精美楹联体现着徽州人好学求进、遵仁守礼与勇敢开拓。还有黄山、齐云山,以峰峦之秀丽冠绝天下。

  当然,流连徽州并不都是轻松美好,那些高大、封闭、幽深,仅露一片天井光亮的徽州民居,向我们展示着徽州文化的另一面,诉说着古徽州人的艰难。

  徽州男人是艰难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如果不能走科举之路,就会出去经商,先当学徒,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离开父母出外闯荡,很久才能回家一趟。即使结婚成家,也只能在家里待很短的时间。男人一走,家里的一切就交给了女人。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都得倚靠女人照顾抚养。她们的一生大多在等待与期盼中度过。“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是胡适对徽州女人,也是对他母亲一生的概括。守望着天井楼下一片光亮的徽州女人们,是如此可敬的人群。

  孔尚任有诗曰:“最是伤心处,无梦到徽州。”今天,徽州已经不是遥远的梦境。为了寻梦,我们愿再次重游新安江,重返徽州。

整理:黄山旅行社

相关阅读
黄山徽州3天2晚定制游,3天路线安排 徽州研学方案,3天2晚研学行程 黄山5天旅游线路,旅游团,纯玩团 不上山休闲定制2日游,纯玩定制旅游 黄山3天定制旅游团,黄山、南屏、谢裕大茶叶博物馆
黄山市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黄山市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进入店铺